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5播放
6播放
5播放
4播放
3播放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是以手工制作中国传统服装的独特技艺,创始于1897年。2011年5月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的责任保护单位“杭州利民中式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是从未间断过中式服装生产知名365bet娱乐场客户端_365bet平台总代_正规365娱乐平台企业。百余年来,她吸收和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文化精髓和传统工艺技能,并结合现代服饰文明不断创新发展提高,形成了以“大襟、立领、一字扣、镶、嵌、绲、宕、盘、钉、勾、绣”等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服饰风格的高超技艺。
振兴祥秉承“量身定制、精工细作个性化定制”的宗旨,为广大消费者设计定制各种场合的中式服装,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
中式服装旧时叫成衣业,一直以前店后工场的业态传承下来。技艺也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相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杭州利民中式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由金德富、振兴祥、高士隐、齐文贤、王法纪、许光荣、许荣兴、俞连长、毛钜勳、徐森茂、马益新、洪祥、章森记、荣誉、华祥等三十余家成衣铺于1956年公私合营组建成利民、勤朴、新民等三个服装生产合作社。1971年三个合作社合并组建成立了利民中式服装厂。这三十余家成衣铺至今基本上都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且每家成衣铺都具有自己的技术特长。因此,利民中式服装厂基本上集聚了杭州市中式服装成衣业的绝大数技术精英。合并后的利民厂,各家的技艺特长在厂内得到融汇贯通。因此,形成了一整套全面高超的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然后在一百余年的历史上,从未中断过中式服装的生产制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提高。
“文革”期间,旗袍、长衫等中式服装被列为“破四旧”的范围,国内市场上难觅踪影,利民生产的旗袍等只能向港澳、东南亚等地出口,业务受到很大影响,但王兰英和店内职工始终坚持按照中式服装的裁剪要求生产制作每件衣服,使中国旗袍的声誉在海外迅速提升,一些海外华侨辗转托人甚至不辞辛劳亲自回国,指名要求利民为自己订做旗袍、马褂等中式服装。
改革开放后,利民的中式服装生产得到极大恢复,一些受过专门技能培训的年轻人被充实到企业的各个岗位上,企业的产量和效益都得到显着提高。
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直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人们见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的服装,她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绝大多数年代都是引领世界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式服装,是指以织锦缎和丝绸为主要面料,具有“立领(又称中国领)、大襟、贴边、连肩连袖,用布条精制的一字扣和各式花扣”等中华民族服饰特征。采用镶、嵌、滚、宕、盘、钉、勾、绣等传统手工工艺,裁剪缝制出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服装,主要包括旗袍、长衫、马褂、男女套装、棉袄等。其中的旗袍,最能体现中华服饰文化,被视为中式服装的代表。旗袍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又称“旗人”,故称其为“旗袍”。清代,妇女服饰是满汉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人妇女以上衣下裙为主,但彼此仿效的风气一直存在,清末尤为盛行。
清末旗袍是直筒式的宽袖大袖长袍样式。衣身宽大,线条平直,衣长至脚踝。元宝领,领高及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滚边,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装饰十分繁琐。
上世纪20年代西风东渐,杭州等地风气开化,女权运动蓬勃兴起,女服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淡雅,以体现人体自然美。旗袍遂被改良,宽松直筒改为紧腰,长度改短,两侧开衩的长短不一,成为新式旗袍的雏形。当时的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她们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代表着社会文明、时尚,因此名媛淑女等时髦人物都争相模仿其着装,一时之间,这种改良旗袍广为流行。30年代后期,改良旗袍又吸取西式服装的一些优点,造型更臻完美。领可有可无,可高可低;袖有宽有窄,有时可长及手腕,有时又可短到上臂全裸露;而紧身贴腰的优点则一直保留。再加下摆回收,长及踝骨,十分爽身合体,几成经典,风靡全国。由此,旗袍奠定了其在女装演变史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其窠臼,只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正是这个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年代,孕育并诞生了中式服装的代表工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如今,杭州利民中式服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生产性保护,走中式服装时装化的道路,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精髓和高超的传统工艺技能与现代时尚的服饰文化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环保、舒适、典雅、时尚”为理念,在保证非遗技艺本真性的前提下,有机地融入当下服饰文化的时尚元素,流行的色彩和花式图案,高档次的真丝绸缎以及电脑喷绘等先进的服饰制作技术,不间断地推出适合不同群体不同场合的各式中式时尚新款。秉承“量身定制、精工细作”的宗旨,强调个性化制作,崇尚工匠精神,坚持用传统工艺手工精制,把男女各式服装做到极致。我们的服装,既是一件时尚的产品,更是一件具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品。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秉承独家传统工艺,手工技艺、量身定制、精工细作、个性化定制是其特色。主要工艺流程有:款式构思- 量度尺寸-选用面料-裁剪-缝制-钉扣-整烫等,并将传统的花扣制作技艺发展提高。
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款式构思:强调量身定做,个性化制作。量度尺寸:要求态度必须谦恭,手脚麻利,一量即准。选用面料:面料全部选用杭州本地所产的高档织锦缎或丝绸面料。裁剪:裁剪分大裁、小裁、锁壳裁、对花裁等等。要求确定面料图案纹饰的方位,不得随意颠倒。缝制:振兴祥中式服装缝制,对针迹密度、纱线走向、缝制规定、整烫等工艺都有具体要求。一件服装制作完毕,外观浑然天成,看不出一丁点针头线脚,这只有手工精制才能达到。振兴祥缝制技法包括镶、嵌、绲、宕、盘、钉、勾、绣等,其中盘扣是振兴祥服装制作最鲜明的特色,也是纯手工的“绝活”。钉扣:用灌针,钉上形态各异的花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成衣整烫和包装。
包文其,男,1951年9月生,汉族,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工程学系,大专学历。杭州利民中式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从事丝绸和中式服装制作四十余年,杭州市劳动模范。2012年12月被文化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包文其同志非常重视把中华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精髓和高超的传统工艺技能与现代时尚的服饰文化精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生产性保护走中式服装时装化的道路,以“环保、舒适、典雅、时尚”为理念,秉承“量身定制、精工细作”的宗旨,采用传统手工技艺为广大中式服装爱好者提供“个性化”的男女时尚中装,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服饰文化需求。
2008年主持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青花瓷”和“粉色”系列两个系列6个款式近200套颁奖礼服,被誉为“会行走的中国瓷器”。2012年主持设计制作完成了以西湖十景为背景的新、老西湖十景两组二十件丝绸旗袍,把世界非遗“丝绸”、世界自然遗产“西湖美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得到一致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