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
        4. 地方
        5. >
        6. 政策法规
        7. >
        8. 正文

          从11月9日济南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的《产业正面清单》《重点产业示图》《产业机会清单》《产业准入机制》“四张清单”发布。
          据介绍,《规划》明确了构筑高质量产业体系和的方向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引培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释放政策和制度创新红利、创新数实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六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从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质效双优双创载体、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四个方面,明确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路径。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科研平台、获得投资五个方面明确了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投产达产后的科技创新标准;其中,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比不低于3%,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确定“3+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正面清单,细化产业发展领域,从规划源头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主导产业项目导入,强化项目达产预期规模,注重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出效益;在要素保障上,加大起步区建设土地供给保障力度,实施亩产效益评价,完善“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配置方式,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
          注重提高亩均投资强度。针对不同的产业细分方向,分别制定了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投资强度标准,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先进动力装备等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绿色建筑、氢能源等亩均投资强度为500万元,总部经济亩均投资强度为700万元,高端会展、航空服务、科技服务等投资强度为500万元。
          四个清单中,《产业正面清单》梳理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5个产业方向共计20个产业发展细分领域,对起步区招商引资起到指导作用,也将为各类市场主体产业项目落地起步区提供正面指引。
          《重点产业示图》采用“产业链图谱+重点企业分布”的方式,通过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聚焦起步区关键领域短板,锁定国内外潜在目标企业,为起步区下一步推动“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提供了“挂图作战”的可视化指引。
          《产业机会清单(第一批)》充分挖掘城市、产业领域中的场景开放合作机会,累计梳理了5个方面36个创新应用场景,对引导有关方面广泛参与起步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准入机制》则为起步区拟招引落地产业项目从产业导向、环保能耗、投入产出、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为起步区服务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政策依据,也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政策预期。

          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