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企业名称: 南京金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绿柳居菜馆 品牌名称: 绿柳居
        单位地址: 南京市太平南路248号 邮    编: 210029
        联系人: 张媛 联系电话: 025 86822765
        代表性注册商标: 绿柳居
        企业简介: “绿柳居”菜馆始建于辛亥年间,昔日“绿柳居”座落于夫子庙桃叶渡畔,因素菜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绿叶蔬菜,当年南京秦淮河畔柳树成行,蔬菜的绿叶与柳叶相影,经营者籍柳树生命力强,成活性大,把菜馆定名为“绿柳居”,并将招牌和门面都装饰成绿色,意在立业生财。 当年的“绿柳居”只有十多名职工,十几张桌面,但店堂布置典雅,墙上有八仙过海的壁画,因这八仙是吃素而得道的,因而引来了许多善男信女争先品尝素食,加上“绿柳居”店名也给人们形象地提供了绿色之美的享受和联想,所以开业不久“绿柳居”的生意大振,品种从十几种增加到数百种,成为秦淮河畔一家有特色有气派的素菜馆。 绿柳居菜馆独创了不少金陵风味特色的素菜,至今盛名不衰。虽然制作原料无外乎“豆制品、面筋、笋、蕈”以及各类蔬菜,但经过几代名厨师的精心烹制,不断改革创新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荤名素菜,如冷盘类有鸭肫、火腿、烤鸭;炒素类有蟹粉、蟹糊、鱼片腰花、凤尾虾、宫爆鸡丁;卤菜类有桂花肉、古老肉、炸黄雀、糖醋黄鱼、脆鳝鱼等,不但形象逼真,连味道也很象。 当年国民党政府要人如宋美龄、白崇禧、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等人常来换味尝新。 1962年,市饮食公司为着名厨师陈炳钰举行八十寿庆典礼,陈扬市长到会祝贺,在典礼仪式上,陈扬市长提出要把绿柳居从桃叶渡搬到商业中心扩大经营规模,并提出由陈炳钰主持筹办工作。1963年5月1日,绿柳居素菜馆在太平南路杨公井附近重新开张,由陈炳钰任顾问,并从各区调来他的高徒王寿岭、陈正军、魏彩龙、毛家喜、陈德银等人主勺,开业那天省市领导惠裕宇、彭冲、陈扬、徐前曾来店试餐,得到认可。 重新开张后的绿柳居,环境布置以绿色为主,在小餐厅内设有佛龛,整个菜馆显得清静素雅,经营素菜素点,承办素宴席,服务对象为佛回教徒、信教群众、外宾和普通市民。 绿柳居菜馆已有相当技术实力。陈炳钰是饮食业的老前辈,具有较高的烹饪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他主张素菜荤做,“荤有素就有”而且要名符其实,其他厨师大都是陈炳钰的得意门生,是京苏帮的名厨师,在继承传统技艺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几十种素菜新品种,他们烹制的素菜以竹荪、香菇、木耳、山药、荸荠、笋子、豆制品为原料,选料讲究而重节令,刀工精细多变化,烹调多用煸炒方法,以水爆汁,原汁原味,油而不腻,除具有“鲜、嫩、烫、脆、香”的特点外,色、香、味、形酷似荤菜,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每份高档素菜质高而量少,基本上每位客人一块或一只。食后客人感到回味无穷,却不知为何种原材料烹制而成。 新开业的绿柳居吸引了众多名人前来品尝。着名画家齐白石、陈大羽、着名书法家林散之、萧娴等对菜肴称赞不已,食后挥毫泼墨,表示感谢。可惜的是,白石老人的虾趣,大羽的公鸡、林散之的毛主席词皆散失了。 1963年至1964年,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两次陪同日本和东南亚八个国家的宗教界代表团来南京栖霞寺观光,指名要绿柳居的厨师前往寺庙办宴。1967年,赵朴初又一次带日本宗教代表团来南京,再次品尝了绿柳居的素菜。 陈炳钰过世后,魏彩龙在继承传统技艺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几十种素菜新品种,如植物四宝、多色虾仁、明月鸽蛋、翡翠吐司、银芽素翅等,颇负盛誉。有一次,一行日本客人在该店提出吃“龟”,但他们得知盘中活龙活现的“龟”竟是由素菜做成的,不禁拍案叫绝。 改革开放给予绿柳居菜馆注入新的活力。1980年以来市饮食公司先后三次拨款,对店堂上下进行了装修,装修后的绿柳居开辟了高级餐厅,配有空调、地毯、沙发,面貌焕然一新。 1980年,素烧鸡、虎皮鸽蛋、素肥肠、素鸡丁、素桂鱼等名菜,分别收入《南京菜谱》和《南京教学菜谱》。 1984年,素鸡、素烧鸭、素刀鱼、素炸黄雀、鸡酥海参、罗汉观斋等名菜,编入了《南京市场大观》一书,1986年,绿柳居被载入了《南京简志》。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绿柳居的美味佳肴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客,知名度也越来越高。1988年5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365bet娱乐场客户端_365bet平台总代_正规365娱乐平台专栏里专门介绍了我店。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专程前来采访,并在店门口合影留念。1989年台湾素食旅游团先后三批有一百多人来品尝素菜,对我店的素菜非常满意。认为到大陆后只有在绿柳居才吃得舒服,临走时,一再要送给每位服务员一串佛珠以作纪念。1990年8月日本调理代表团一行8人来华学习素菜,中商部指定我店接待学习,席间客人们品尝了近三十道素席名菜名点,边品尝、边拍照、边询问,他们说,在绿柳居,我们品尝到了正宗中国素菜的滋味,中国素菜值得研究。用餐完毕客人与厨师服务员合影留念。 1995年,因市政工程需要,绿柳居菜馆面临拆迁。绿柳居坚持在原地扩建,他们紧紧依靠省、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商贸局,一次又一次召开论证会、咨询会,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省、市民委、省人大、市政协的领导也相继亲临现场听取汇报,进行考证。在有关领导的关心下,市政府终于拍板决定让“绿柳居”在原址扩建。 1997年9月30日,装修一新的“绿柳居”重新开业,这是一座5层2000多平方米的中式建筑,一楼供应绿柳居特色小吃,二、三楼为散席和宴会大厅,四楼为特色包间。 当年在全国第一届中华名小吃评比中,“绿柳素包”、“绿柳素鸡”榜上有名,而当时南京市只有7个品种获此殊荣。 1998年—2002年短短4年间,“绿柳居”的素食品种倍速增长,菜肴品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目前已形成较为完美的素食体系,成为南京市无与争锋的素食旗舰。 由于“绿柳居”现址已无法扩展,虽然2001年将原五楼办公区改建成豪华包间,扩大了经营面积,但仅仅依靠这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企业无法快速发展。作为“365bet娱乐场客户端_365bet平台总代_正规365娱乐平台”,绿柳居品牌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瑰宝,要珍惜它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无形资产价值,也就是要不断提高快速扩张能力,让老品牌插上腾飞的双翼,走出家门,飞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0年,在市商贸局、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 “绿柳居”选址建造一座占地3200多平方米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绿柳美食配送中心。利用绿柳居的品牌优势,集中力量开发素食速冻食品以及素卤菜、素点心等几大系列,产品于2001年春节投放市内各大连锁超市,立即供不应求。 2004年7月1日,“绿柳居”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一天,南京金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揭牌仪式在古南都饭店举行。这标志着南京金都集团整体改制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受让方为:南京古南都饭店有限公司。 古南都饭店拥有非常先进的管理体制,包括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的经验都达到行业较高水平;拥有一整套与国际接轨并适合中国国情的饭店管理系统,以及10万字以上的严格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倡导人文关怀是古南都始终坚持的方向,企业营造出团结、向上、亲和、稳定的工作氛围,引导员工将“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化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内在动力。 2007年古南都集团投资3500万元,在汤山工业区新建占地26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符合国际食品生产标准、现代化、花园式食品生产基地,于08年5月建成投产。 如今,“绿柳居”已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开有分店,在南京有100余家销售网点经营绿柳美食。先后有50余款菜点荣获“国际名小吃”、中国“金鼎奖”、“中华名小吃”、“中国名菜、名点”等殊荣,企业相继荣获“中华365bet娱乐场客户端_365bet平台总代_正规365娱乐平台”、“国际餐饮名店”、“中华餐饮名店”、“中国商业服务名牌”、“江苏餐饮名店”“江苏省暨南京市着名商标”等称号,并在南京餐饮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展望未来,绿柳居将立足南京,走向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