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以建设亚欧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为抓手,积极整合优势,在“东西双向开放、陆海联运统筹”上做文章,在“快速、便捷”上下功夫,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做强基础体系,提升一体化水平。一是提升港口承载能力。全面整合港口功能,建成以集装箱、铁矿石、粮食、煤炭等专业化泊位为代表的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74个,年设计通过能力达1.74亿吨。二是发挥国际班列优势。构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霍尔果斯物流场站和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的“一园三区”物流实体设施布局。国际班列覆盖中亚地区主要站点,4条班列线路稳定运营。三是完善多式联运网络。充分发挥内河运输优势,推进海港功能向内陆延伸,国内海铁联运通道开通15条;内河航线西连京杭运河、南接长江,基本实现苏鲁豫皖内河港口全覆盖。
(二)做实服务保障,提升便利化水平。一是优化通关流程。创设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模式,推行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车、货一体化通关。将国际班列集装箱的理货、海关、铁路等手续前置,让集装箱从船到车始终“不落地”,中转作业时间、单箱中转成本相比之前分别压缩75%、60%。二是创新监管举措。实施口岸疫情“闭环”防控管理模式,自动预警。建立船载危险货物联合查验机制。试点进口粮食联合监管模式。实行多式联运“一站式”监管服务新模式,实现运抵申报等业务100%电子化、一站式办理。三是引领行业标准。主持编制修订《海铁联运列车运行与货物追踪接口》等三项技术指南,提供行业标准。围绕一站式订舱等公共平台,制定电子数据交换报文标准370余种。
(三)做优平台支撑,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打造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纵向上与国家级、省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横向上增加港口、船公司及相关企业级“单一窗口”服务应用,覆盖300余货种。二是打造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港口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物流资源,形成全程物流链,为货主提供“门到门”一揽子解决方案。目前,平台注册用户6700余家,派车438万余车次。三是打造陆海联运数据互换新通道。将口岸公共信息平台与海铁联运平台对接,推进与哈萨克斯坦陆海联运电子数据互通,在哈境内搭建数据交互中心,实现生产数据在中哈两国的场站及铁路等部门间高效流转。
二、实践效果
(一)交通枢纽功能显着提升。通过港口+内河航运、港口+国际班列,完善亚欧国际交通枢纽功能,集装箱航线达到74条,构建特色远洋干线和近洋航线体系,内河航运网络实现沿海重点港口、江淮流域全覆盖。国际班列至阿拉木图和伊斯坦布尔运输用时仅需6天和12天,海铁联运基本覆盖路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
(二)港口运营效率显着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的地位,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矿石等进口货物和机械车辆等出口货物集聚,促进港口提质增效、转型发展。2021年1—8月,港口货物吞吐量1.86亿吨,同比增长10.46%;集装箱海铁联运量45.26万标箱,同比增长10.9%。
(三)辐射带动作用显着提升。助力做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等开放平台,做优中亚、中欧国际班列,提升沿线及周边区域的货物中转功能。同时,加速优质要素集聚,助推连云港市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等一批产业平台加速崛起。